首页 > 资讯 >  >  > 正文

笙演奏家王磊:笙的性格是包容

2023-07-09 10:10:18 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

7月3日晚,位于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内,一场名为《笙音之旅——王磊笙专场音乐会》的演出上演。

本场演出的主要表演者,笙演奏家,中央音乐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磊坦言,这场音乐会没有特意广泛邀请嘉宾,多数观众都是自发前来。他希望以笙为出发点,通过这样的一场音乐会,让更多的人关注民族音乐。


(资料图)

王磊。受访者供图

“笙是一个多声性的乐器,音色较为甜美和谐,不尖锐。”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性格,在王磊看来,笙的性格是包容的。而本次音乐会也将“包容”贯穿始终,呈现了多种音乐风格。

开篇的《晋调》和《微山湖船歌》为笙乐的传统经典曲目,而后表演的《钟笙》《天际风声》《万里行》将笙这一中国传统民乐和钢琴、大提琴、打击乐等西洋乐器相结合。演出最后以曲目《塔海》结尾,这是一首专为雄安新区创作的作品,以“塔吊林立”的城市影像为描绘对象,以笙群与乐队的体裁为载体,体现了当代劳动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。

根据曲目特点,王磊在演出中主要使用了传统笙和加键笙两种形制。“传统笙在演奏时的手部技巧更多,而加键笙的音域更为宽广,转调也较为便捷”。在演出中,前者主要被用于独奏中,而后者多在乐队重奏与合奏展现。

音乐会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
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,笙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“鼓瑟吹笙”“凤管鸾笙”……关于笙的成语和历史典故不计其数。然而,相较于钢琴、琵琶、二胡,大名鼎鼎的笙在现今却是一个小众乐器。在王磊看来,现在笙乐的优秀作品仍需扩充,受众面和乐器改良制作等方面,都需要更多的关注。

传承民族音乐,扩大民族音乐影响力和传播力,不少音乐人选择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,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、发展与创新。在歌曲《出征》中,95后佤族说唱音乐人“大舌头”将佤族老人讲的调子、说的祝福词融入歌曲之中;“2020最美的夜”B站晚会中,包括笙等多种民族乐器和乐队合作上演串烧组曲《万物笙》,火爆出圈……

王磊认为,跨界融合是社会发展而出现的音乐风格,受到年轻人的喜爱。“我们要多去学习借鉴不同的音乐风格,拓宽视野。”他说,同时要坚持守正创新,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,发展民族音乐。

音乐会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
推动民族音乐“出海”,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民乐,音乐人们在努力,王磊同样如此。他曾多次参加爱丁堡艺术节、荷兰艺术节、墨尔本艺术节等国际演出,曾与皇家苏格兰交响乐团、美国巴德当代乐团等多个国外知名乐团合作。本次演出中的《天际风声》便曾在2005年6月在德国汉诺威“远东音乐节”首演。

在王磊看来,中国民乐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,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“我们要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去,让世界观众看到中国民乐的同时,也认识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。”他认为,民族音乐的海外推广和传播,不能仅限于一场音乐会,而要在深度的交流中,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返回顶部